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生命学院501党支部学习参观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

  • 501党支部
  • 日期:2018-12-16
  • 958

 

2018129日上午,501党支部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主题开展了赴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参观学习的实践活动。

 

501班全体同学合照

纪念馆位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共分为三个展厅。分为中科院与“两弹一星”事业展厅、中科院“两弹一星”历史人物展厅、中科院早期学科历史展厅三部分,展出了“两弹一星”理论计算中使用的手摇式计算器,核爆试验场观测中使用的测量仪器,东方红1号卫星携带的无线电信标机等等“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照片和实物,完整地讲述了我国“两弹一星”事业起步和发展的历史。

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同学们了解到了“两弹一星”成功研制背后的许多艰难过程。近代物理研究所的所长钱三强先生,他曾经手绘了这么一幅图,被他称为“老母鸡下蛋图”。这幅图说明了包括物理研究所在内的很多研究所都是由近代物理研究所延伸出来的,从中还产生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其中包括27位院士,2位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得者以及6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钱三强先生的“老母鸡下蛋图”

导弹主要由力学所负责,力学所在19561月建立,创建者和首任所长均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力学所建立之后,在钱学森先生的领导下,迅速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科学型研究所,研究涉及的领域不仅有导弹、火箭,而且还在液氢液氧发动机、人造卫星的研制、核爆工程以及防护领域的关键技术方面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


展厅钱学森先生的老照片

19704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卫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实现了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它是中国的科学之星,是中国科学院的众多科学家共同为祖国做出的卓越贡献。


“东方红一号”卫星

看到展厅里展示的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同学们不禁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尽管屋外寒风刺骨,但内心充满暖意与感动,受益良多。

“两弹一星”精神,即“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这种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爱国奋斗是“两弹一星”精神的核心内容。此次参观学习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老一辈科学家们为科学研究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与此同时也在激励我们青年一代为中科院科研事业的发展发光发热,团结协作,勇于攀登科学的高峰,从而可以推动中科院科学研究事业的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