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科研不止步,强国有我在”——生命学院509党支部参观”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

  • 文:石麒 图: 王鑫
  • 日期:2021-11-07
  • 590

为深入了解我国“两弹一星”发展历程、学习科学家们的伟大事迹,10月30日13:30,生命学院2021级509党支部以党建带团建的形式组织同学们参观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

踩着金秋十月的尾巴,我们在道路两旁满树红叶和成熟红透的山楂果的陪伴下,走进纪念馆。迎面而来的肃穆感,我们听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解说,逐步进入那个伟大的年代。我们看到1958年毛主席参观原子反应堆模型,我们听到1964年周恩来宣布第一个颗原子弹爆炸,我们如临1999年“两弹一星”功勋授予现场。

伴随着讲解,我们了解到“两弹一星”的发祥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了解到在首次原子弹爆炸后科学家们做了一系列生化遗传实验来探究辐射对其影响;了解到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工作经历了建组、暂停再重启的过程。还有好多好多关于“两弹一星”发展历程的精彩瞬间,好多承载着历史、承载着英雄气概的文件、模型、实验仪器等珍贵物品展出,让我们印象深刻。参观过程中,同学们也不断地和讲解员讨论交流,仿佛往昔的峥嵘就在眼前。

走出纪念馆,我们跟随讲解员的步伐一一走过“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伟大事迹介绍,是谁让我们印象最深刻呢?是没有留学经历却隐姓埋名三十年投身于研究的于敏先生,还是从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到“销声匿迹”十七年只为托起一个国家核大国地位的王淦昌先生;是淡泊名利一心只搞事业的朱光亚先生,还是要把荣誉和奖项让给和自己一起奋斗一起攻克难关的年轻人的陈能宽先生;是钱三强先生、钱学森先生还是郭永怀先生……走着听着看着,仿佛那些曾只存在于课本上的名字鲜活了起来,曾经那十七位在中国科学院工作过的科学家,曾经那无数在各个角落为祖国奋斗过的科学家,他们像星星一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代表着科学,也代表着为国奉献。

此次参观的最后一站——西爆炸场,在一片看似荒凉之地,曾燃烧着科学家们的激情与热血,“人物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我们在此受伟大科学家们探索精神、奉献精神的熏陶。经过怀柔火箭试验基地、经过火炸药雷管库,我们驻足,我们想象着曾为祖国的发展而奉献自己的健康、时间、家庭甚至生命的科学家们在此夜以继日地探索着科学的奥秘,探索着强大祖国的道路。

在参观完所有场馆后,全体同学斗志昂扬、感慨颇多,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任军乐同志谈到:建国初期,我们的国家太过贫穷,与现在比起来当时的研究条件是极为艰苦的,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当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而有很多科学家在今天之前并不被我们熟知,但他们的事迹极为感人,我们需要铭记,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科研事业做贡献。李洋同志结合自己的专业谈到了我们国家应该做一些原药以提升国力。苏玮同学认为过去简陋的条件、艰苦的环境都造就了如此多伟大的科学家,身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更需要深入基层,吃苦耐劳,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地为科研事业、为祖国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本次对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的参观,同学们都对那一段峥嵘岁月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也深深地为科学家们的崇高道德理想、伟大奉献精神所折服,而我们也势必以他们为榜样,在当今社会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的发展、强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