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孙钦秒研究员讲解机体抗病毒和细菌天然免疫反应的分子调控机制

  • 日期:2016-07-07
  • 5073

2016年7月6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科学前沿讲座”在雁栖湖校区教2-106进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孙钦秒研究员为同学们做题为“机体抗病毒和细菌天然免疫反应的分子调控机制”的讲座。

孙钦秒研究员为同学们介绍机体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通路

本次讲座,孙钦秒研究员为同学们介绍了机体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通路的最新进展,围绕着机体如何识别、传递及调控抗病毒的天然免疫反应,以维持免疫反应的平衡,并对病毒如何逃逸机体的免疫反应以及与免疫反应失衡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进行探讨。

讲解伊始,孙钦秒研究员将生物体免疫反应和病原微生物感染压力之间的关系比喻成拳击事件,让大家清晰的了解到两者之间是否平衡决定了机体健康或生病这一表现。随后,孙钦秒研究员向大家介绍了“病毒和细菌如何感染和逃逸机体对它们的免疫反应”以及“机体如何通过免疫反应抵抗病毒和细菌的感染”两个基本的科学问题。介绍过程中,孙钦秒研究员为大家讲解了RNA病毒和DNA病毒的不同之处,她谈到,RNA病毒变异速度比DNA病毒快100万倍,而且体型经常改变,种类也多,让大家对两种不同类型病毒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谈到影响病毒感染的因素以及病毒的传播途径时,她列举了流感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狂犬病毒通过咬人传播等实例来说明,贴近生活,深入浅出。接着,孙钦秒研究员介绍到,天然免疫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作用迅速,能产生大量的免疫分子;而获得性免疫则是在第一道防线失败时开始行使功能的。

之后,孙钦秒研究员围绕“抗原微生物的天然免疫反应如何产生”以及“如何维持天然免疫反应的平衡”这两个问题,展开了更深入的剖析,并着重讲解了病原相关的分子模式(PAMP)以及模式识别受体(PRR)。为了让大家对模式识别受体(PRR)更清晰,她又耐心的逐一介绍了PRRs包括的Toll样受体家族(TLRs),维甲酸诱导基因I样受体家族(RLRs)、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NLRs)。最后,孙钦秒研究员为同学们解释了利用果蝇研究天然免疫的优点以及病毒免疫逃逸的类型。孙钦秒研究员清晰耐心、平易近人的讲解获得同学们的好评。

孙钦秒研究员长期从事与病毒有关的NF-κB信号传导途径和天然免疫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近年来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PLoS Pathogens、 Nature Communications、 Immunity、Molecular Cell、 PNAS及Blood 等国际主流杂志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