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封闭的宿舍、单调的教室、寂静的图书馆看文献?搞学术一定要心如止水吗?如何欢乐地地做学术?生命学院515班(培养单位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承办的宿舍大讲堂——学术沙龙活动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515班从上学期开始,为了青春活泼可爱的同学们能够轻轻松松地提高学术水平、拥有快快乐乐的娱乐生活、建立团团结结的同学情谊,每个周末都会在一个宿舍举办「大讲堂」,每次由三位同学分享他们的知识。在熄灯环境下高清投影、小板凳排排坐(不够还有柔软舒适的瑜伽垫)的观影氛围下听报告,What a wonderful thing!
首先分享的是家文曹同学,主题是nature-deficit disorder& the restorative environment自然缺失症和恢复性环境。自然缺失症是指现今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的一种危险社会现象,表现为如儿童肥胖、注意力紊乱、抑郁症等,由美国作家Richard Louv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提出。家文曹同学也是该书译者王西敏老师的开门弟子之一。
这篇文献进行了关于患有注意力集中障碍的孩子在绿色环境(户外等大自然环境)与非绿色环境(室内等环境)活动后的注意力集中状况的一系列实验,实验表明,在绿色环境中玩耍的孩子80%以上表现出了注意力集中改善的现象。因此大自然等恢复性环境有助于改善注意力不集中等自然缺失症问题。
学术沙龙最精彩部分毋庸置疑是同学们的提问讨论时间,同学们多角度发散思维地思考问题,提出诸多角度新颖的问题,如:“评价注意力是否改善,存在的主观性如何看待?”、“实验对象是患病小孩,那对于正常孩子来说户外活动对改善注意力是否仍有效?”、“比如内向性格的孩子就喜欢静静看书?”
此次活动还请来了心理所的周雅洁同学作为外援,主题为“那么人们为什么要说谎呢?”看主题就有一种侦探推理心理悬疑警察捉贼片的感觉。原来除了自我保护之外,我们说谎还是为了避免产生矛盾和伤害别人。
同其他科学技术一样,测谎也是一步步发展过来的呢。古代想要测一个人是否说谎是根据你咀嚼后的稻米粉或面包吐出来时是否是干的来判断的。测谎可不是简单地测个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现代的测谎发展起了构建多模态数据库,通过算法构建最优决策树模型来识别谎言,还有一系列的脑成像技术。
谎言识别实验
最后,是美到没朋友的鱼类标本!门世争同学在大一时候就跟老师实习学习标本制作,于是这次就教大家小型鱼类的标本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