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举办课程思政交流研讨会

  • 图文/生命科学学院
  • 日期:2023-06-20
  • 334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生命科学学院于2023年6月15日举办课程思政交流研讨会。


生命学院召开课程思政研讨会议

        会议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北京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康乐,生物物理所研究员、神经生物与心理学教研室副主任赫荣乔,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赵彤,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郎明林以及生物物理研究所、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副主任、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卫涛涛5位专家作课程思政交流研讨报告。生命科学学院90余名授课团队教师参加了线上会议。

        本次会议首先由生命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洁婷介绍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王洁婷介绍了学院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和教育体系,从教师培训、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程督导四个方面介绍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各项举措。学院102门课程均融入了家国情怀、科学家精神、科学诚信、法治意识、知识产权以及道德修养等课程思政元素,督导专家对课程思政内容进行专题评价。优秀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果来源于一线授课教师的辛勤耕耘,分享了促进思政育人与专业教育的协同融合的好办法。课程思政是学校“大思政”育人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授课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的职责,在课程思政实践中做好“四个引路人”,成为“四有”好老师,做到“人人能思政、处处讲思政”,引领优秀的教风和学风。



王洁婷介绍生命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情况

        康乐对学院课程思政建设表示了肯定,指出课程思政是目前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康乐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区别、课程思政的特点、课程思政包含哪些内容、以及课程思政应该遵循的原则四部分作报告。

        康乐强调,课程思政不是一个固定模式,需要在工作当中不断去探索和创新,找到科学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充分发挥育德育人的功能。课程思政的第一个特点是贵在自然融入。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目的是要有效的提高育人水平,而不是强行的将一些思政教育的内容嫁接到学科教育中,效果适得其反。第二特点是重在严谨贴切。教师在设计教学时,相关思政理论要吃透拿准,要认真研究学习相关的书籍,在举例的时候才能适度得当。第三特点是妙在画龙点睛。一堂课、一个教学环节中融入多少思政元素合适?道德规范、哲学原理无时无处不在,如何在专业课程中与科学、与学科结合起来?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在关键的地方画龙点睛,课程思政妙在得当。

        围绕课程思政的目标,对融入的课程思政的内容,康乐也进行了总结。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的做人和做事。各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应当结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道德伦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科学自信、法治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教育、科学文化和创新思维教育等内容进行教学设计。通过以上课程思政内容的教育和引导,增强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以及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最后,康乐就课程思政的原则给各位老师进行了分享,希望授课教师能够实事求是、思维创新、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只有不断思考,才能真正的打动学生,希望通过本次交流研讨,在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和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学院课程思政建设。

康乐院士作报告

        赫荣乔在报告中引用人民网中“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一流人才”这句话,强调爱国主义的重要性。赫荣乔分享自己在授课过程中,多列举国内科学家的工作和研究成果,鼓励年轻学子报效祖国。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通过课堂,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赫荣乔以一首诗结束了他的报告,希望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年轻一代可以继续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赫荣乔研究员作报告

        赵彤结合自己的授课经历,详细的分享了如何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做到同向同行。立德树人,首先就是做好这门课程的本职工作,以知识为载体,挖掘课程中所涉及内容的历史,挖掘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经典方法等,从科学研究与发展的视野深刻理解统计学,做到“有高度”。把固有的知识点背后的逻辑和更深层次的思考讲解给同学们,对已成型的数据来源和方法进行深究,做到“有深度”。将复杂的内容创新形式为图片,把这种知识导向改成一种问题导向,要让同学们有收获,让他们听懂和理解,所讲授的知识点能够解决问题,这是需要授课老师用心去设计的,做到“有温度”。他希望通过一门课程为索引,同学们能够逐步的对整个科学的发展有深刻的印象。


赵彤副教授作报告

        郎明林从10年的授课经验中做出总结,面对来自37个以上研究单位、涉及40多个专业方向的同学来选课时,要保证同学们能够掌握课程内容,需要授课教师从教学内容入手,不断地更新、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提问、回顾、互动、专题报告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除了对教学方式的思考,郎明林十分重视所讲课程的内在逻辑,注重把专业知识讲授与课程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联系学科特点,做到课程思政“润物无声”。郎明林同时强调,在相关教学资源的建设方面,要提供什么样的参考书、要应用哪些研究实例、要采用哪些领域的权威系统、要研究哪些新近发表的论文等都需要授课老师严把关,需要让学生掌握课程的主导思想和理论实践。在每学期课程结束后都能收到学生的反馈信,表达对课程的所思所想以及对授课老师的感谢。


郎明林教授作报告

        卫涛涛结合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分享了在本科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夯实理论基础,与同期开设的实验课程相呼应,让学生深入了解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前沿领域。卫涛涛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突出学科特点与发展趋势,形成内涵丰富的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进行机融合,设计出自然生动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思考感悟。卫涛涛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提升分析与综合的能力、端正学习态度,为投身科研事业,践行科教兴国打下坚实的一个基础,实现知识、能力、思想三位一体。希望能培养出勤学善思、严谨、求真、谦逊、务实、坚韧、执着以及抱有胸怀天下和服务国家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的人才。


卫涛涛研究员作报告

        本次会议中,五位专家分享了如何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方式方法和心得体会,分享了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思路与实施举措,分享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从而达到课程育人目标发挥课堂主渠道功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也是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举措。本次交流研讨会为学院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努力指明了方向,也让授课老师们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有力的推动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