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凝聚民族共同体意识 根植中华文化情怀——生命学院513党支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活动

  • 图/李玲、陈颖 文/孙正宇
  • 日期:2023-11-17
  • 316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正是各族人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地开疆拓土,才有如今祖国的锦绣河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世界惊叹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经久不衰,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和伟大精神,皆由各族人民共同谱写。

        为响应党中央号召,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工作要求,增强各民族学生党员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感,513党支部以党小组为单位,于2023年11月7日晚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活动,共20人参加。

        在第一党小组的学习活动中,领学党员同学带领大家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随后观看由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范永鹏老师主讲的《大道之行》微党课第四部分《人和曲和》,学习认识中国“大一统”文化的历史由来,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第一党小组观看学习微党课

        第二党小组开展学习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交流活动,并请支部里少数民族同学分享民族文化、民族特色,讲述少数民族地区在新时代十年中的变化发展。彝族党员介绍到:“彝族有非常出名的‘火把节’,起源于凉山地区。相传六七月的时候,庄稼上有很多虫子,古代先民便点火去驱赶,后来逐步演变为现在的火把节。火把节持续三天,每晚大家都会去田间点火,彻夜狂欢,还有唱歌、摔跤等各类活动,大声呼喊专属于火把节的口号——‘穷人家火把节杀鸡,富人家火把节烹羊,单身者火把节煮鸡蛋……’,像编出的小民歌”;纳西族同学说到:“在丽江,纳西族、藏族、白族、普米族和汉族,各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相互包容、相互学习,求同存异、共同发展,丽江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充分的认同,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各得其所、乐在其中。”


第二党小组交流心得体会、分享民族特色

        学习活动结束后,党员同学感慨道:“虽然当我们交流时,谈到的总是差异,但我认为这种对于差异的探讨正是建立在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绝对认可之上的,并且对于这一意识的稳固和传播有积极作用。”、“我们在未来,尤其是在云南这样一个天然生活着多种民族的地方,应该多了解彼此,多多交流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互相亲近,做好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各色各异但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籽。”

        本次学习活动为巩固学生党员增强团结协作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同时引入“党员领学”方式,让党支部全体同学得到了锻炼自身的机会,也让学习成果得到更好的展示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