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营启程:科技报国理想扬帆
7月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齐聚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开启为期四天的夏令营之旅。当晚,招生主管郝优优主持班会,系统介绍夏令营日程与国科大科研平台优势。通过“标签记忆”、“生命学院知多少”等创意破冰活动打破陌生壁垒,评选出6名表现突出营员及2个优胜小组。7月9日开营仪式上,党委书记丁文军教授致欢迎辞,强调学院培养“国际视野创新人才”的使命,号召营员“将志趣融入国家需求”;导师代表郭玉婷提出科研需“敢于坐冷板凳”的定力,吴成生则倡导“勤阅读、勤思考、勤动手”的实践精神;营员代表何佳雯、邵晓阳、莫海斌分别从学科魅力、科技报国、跨学科探索角度分享科研初心。仪式尾声,党委副书记秦晓飞以“矢志科技报国,勇攀科学高峰”激励学子。
二、学术纵深:前沿图谱与实战淬炼
7月9日至10日,17位顶尖学者勾勒生命科学创新经纬。丁文军教授系统揭示PM2.5在呼吸道的沉积规律与损伤适应机制,并联袂张芳团队剖析微塑料在肠肺系统的毒理迁移;郎明林教授通过果蝇模型解码微量金属代谢与阿尔茨海默症的分子关联;陆忠兵教授阐明GCN2感受器调控非酒精性脂肪肝糖脂代谢的关键通路;郭玉婷副教授凭借自研GI-SIM超分辨显微镜破解线粒体-内质网互作谜题;陈德亮副教授改造微生物视紫红质结构,创制光控离子通道新工具;马宗源副教授发现飞蝗R-loop结构调控嗅觉神经环路的食欲密码;张竹青教授融合AI与分子动力学攻克天然无序蛋白结构预测壁垒;郝彦宾教授通过草原生态观测站解析极端气候下碳氮循环响应机制;吴成生副教授绘制胰腺癌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癌细胞的互作网络并筛选靶向抑制剂;丁永胜教授利用微流控芯片模拟肿瘤微环境力学生物学特征;苏钊副教授揭示植物RNA二级结构动态重编程逆境的翻译调控网络;马晓丰教授论证脂肪酸合酶抑制剂通过重塑脂肪代谢通路对抗肥胖的转化前景;王红教授通过CRISPR调控虎杖蒽醌合成通路提升药用价值;张星副教授锁定长角血蜱-东北刺猬为SFTSV病毒“”蜱叮咬-哺乳动物扩增“”核心传播链;张玉芹副教授基于番茄全基因组文库编辑生长素转运蛋白优化果实发育;刘学聪副教授发现神农架金丝猴体型与低频吼叫的声学生态适应规律。
7月9日晚,营员走进激光共聚焦、分子医学等平台,各平台代表现场演示超高分辨显微镜操作,直观了解模式生物培养流程。
7月10日,营员进行实验操作考核,导师通过现场观察操作流程、实时提问及结果评估综合考察科研实践能力;当晚的高年级座谈会上,2024级生态学硕士多兰分享国科大科研生活与野外生态观测经历,2024级遗传学硕士、2023年优秀营员陈思宇深度解析保研面试要点与课题选择策略,现场互动频繁、思辨氛围浓厚。
三、闭营启航:以科学温度续写青春篇章
7月11日上午的师生见面会中,通过科研设想答辩、专业知识问答及综合素养评估,学院对营员学术潜力进行多维度考核,最终完成优秀营员选拔。闭营仪式上,来自西北农林科大的莫海斌感言:“这是对梦想的再确认,坚定了科技报国决心”;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毕德慧表示:“结识五湖四海同行者,是探索生命科学的新起点”。志愿者代表多兰寄语“在雁栖湖畔扬帆启航”。党委副书记秦晓飞为优秀/潜力营员颁发证书,并以“科学的尽头是人类的温度”勉励学子永葆生命敬畏,期待金秋重逢。
探生命之奇,敬畏自然精微;
求真理之光,永葆批判锐思;
担天下之责,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
期待金秋九月共聚国科大,以青春之名书写科技强国新篇!